目前分類:瀕死經驗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getImage  
書名:《我死過,所以知道怎麼活》
副標:與死神相遇的11分鐘
作者: 鍾灼輝
出版社:時報出版
出版日期:2013/10/21

p  

作者: 鍾灼輝
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
1974年生,香港人。
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、認知心理學家,
專攻犯 罪心理學,亦是前香港警務處高級督察,處理過上百宗意外與自殺死亡案件。

chung5  
紐西蘭駕駛滑翔機損壞情況

2004年,在紐西蘭駕駛滑翔機遇上奪命意外,大難不死後奇蹟生還,成為第一個透過夢境治療,成功啟動潛意識自癒能力的真實案例,同時從瀕死經驗和奇蹟康復的過程中,領悟到全新深刻的生命智慧。

旅遊近四十個國家,會開船、飛機,身兼滑雪高手與潛水教練,還曾在新加坡國際射擊賽奪金。在生活中是高級品酒師,也是茶藝、香道、書道、樂道、花道的專家。現任慈善團體國際書法治療學會副主席,同時結合傳統文化藝術與心理認知治療,開創出獨特的「正念認知心理療法」。(引用自博客來)

其他作品:
 《做自己最好的醫生:一位心理學家的自癒實錄》
 《生命迴旋:潛行生死2322天》
    以上為博客來連結,有分新舊版,連結為新版

《我死過,所以知道怎麼活》台北講座2013/11/09

 

《我死過,所以知道怎麼活》高雄講座2013/11/05

 

因為自己是心理學家
所以對瀕死經驗很感興趣
因為改變是很困難的事情
但是瀕死經驗,是很短的時間
以他的例子是11分鐘
那為什麼有過瀕死經驗的人
常常個性等等改變很大
這有什麼秘密?
就看書吧~

可以從他的第一本著作開始看
第一本是從他瀕死經驗的改變開始寫
到這一本第三本
這樣的順序是倒敘法
從改變提到為什麼改變-瀕死經驗

當然也可以從第三本看到第一本~~

《我死過,所以知道怎麼活》台北講座提到(以下內容是從台北講座裡來)
他好像發現自己從來沒活過,好像自己不知道怎麼活
雖然他好像達到所有的夢想

就提到孔子:未知生,焉知死

所以他提到每個人一生都必須做的三件事
其實就我個人很討厭這種一生中、幾歲以前必須做的事
台灣現在應該大多是翻譯書
標題常常是(不知道原本書名就這樣,還是台灣出版社翻譯的)
"三十歲以前要知道的XXX"、"三十歲要做的XXX"
還是因為我達到了三十歲所以太敏感!?
感覺好像三十歲以前這些事如果沒做到,人生就無望了!?

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
當然有時候要勇敢嘗試一下
但是
像是心臟病患者不可能叫他嘗試雲霄飛車等會讓心臟病發的遊戲吧!?

鍾灼輝提到了三件事:
1.經歷一次死亡(是要去自殺嗎?如果遇不到,不是我想吐槽;還是要經歷別人的死亡
2.做一次自我療癒
3.走一趟生命旅程

學習到人生三件瑰寶:智慧、仁愛、勇氣

講述到瀕死經驗:
1.脫離身體(因為靈魂是很輕的)
2.雖然肉體很破爛,但靈體很舒服
   死亡跟出生是一樣的感覺,生跟死是一個循環

3.看到光
4.遇到他人:光的後面有人問他要離開?還是回去?
5.回顧過去--認為這個瀕死的祕密就是這裡
   從原來的眼睛、原來的價值觀抽離出來
   原來自己有很多地方是不明白的
   看到最基本的本質、因果

   認為因為飄在上面,換了一個高度看世界
6.超越時間觀
   可以同一時間看到很多電視
   可以明白這個事情跟這個事情有關連的
   看到了脈絡
   相同的事情一直發生,因為沒有學到了智慧
   輪迴在人生中就發生,不是在人死後才發生


反思:
價值觀是自己的?還是一出生時就別人給的?
好像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
所以回來是找到自己的身分、屬於自己的價值觀
但還是需要在法規之下、尊重之下

做好事、功德是"貪"
貪下輩子過的好
很喜歡這個論點/但是如果這樣就不做好事,好像...

東西不是用貴不貴,而是用值不值得去衡量

夢想真的達成了嗎?
i.e.努力賺錢買大房子給家人住,大家住在一起
但是如果自己在還沒目標,自己就得絕症
或是家人之中有人死亡
那這樣夢想真的值得嗎?

feat.李欣頻
000cf1a48f870d019f7951  
Facebook臉書粉絲頁
台灣政大廣告系畢業、政大廣告研究所碩士、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
並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修習半年。
曾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《廣告策划與創意》課程長達四年
曾任大陸旅游衛視頻道《創意生活:土耳其、台灣》特約外景主持人(以上簡介引用自博客來
也算是作家吧~有興趣可以去找她的書

提到業力
為什麼喝孟婆湯不是要全新的人生
所以這個人對我不好,就是我前輩子欠他的?
這個好像不是業力的觀點
非常喜歡這個觀點!!!

她又回到有人會去看前世今生
前世溺水
所以現在氣管不好
這樣真的是這樣嗎?
她不否定業力
但她認為業力這種看法是錯誤的

現在就是最好的自己
不然我們浪費最好的今天去追明天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鍾灼輝有提到在他當警察時
有看到有很多遺書
遺書中常有的不只很對不起某些人
而是後悔當初有很多事沒做
所以事情還是要做

有興趣的朋友請看影片吧~~

b9542037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69790_576653989046270_59777139_n  
演講者 : 艾妮塔.穆札尼(Anita Moorjani)

網站 : www.anitamoorjani.com

getImage

著作 :《死過一次才學會愛》
          Dying To Be Me: My Journey from Cancer, to Near Death, to True Healing
         (博客來)

演講者介紹 :
艾妮塔是一個住在香港的印度裔女子,上英文學校
(所以至少會英文、中文、印度語三種
我必須說聽她形容她的經歷很美
她的用詞非常棒-當然會有難的單字
還是因為英國跟美國就是不一樣-她上英國學校/以前香港還是歸英國管
上一篇關於美國金門大橋自殺的影片
演講者的形容詞就沒什麼
不過講到嚴肅話題
好像不需要什麼形容詞)

2002年時,她經醫生診斷罹患了淋巴癌,她決定辭去工作,專心抗癌。
接下來的四年間,她研讀各種討論癌症的書籍;
遠赴印度和中國,向佛教僧侶、印度瑜伽老師尋求療癒之道;
試遍了信心療法、印度阿育吠陀療法、中醫草藥、西方自然療法等等各式醫療系統,
但是病情卻持續惡化。

2006年的2月2日,
她因為器官衰竭而陷入昏迷,
醫師搶救後即將宣布不治。(引自博客來)

這裡開始她的另一段生命,
演講的題目叫做《談瀕死的啟示》


影片長度約一個小時半,
演講約一個小時,其他為問答時間
有中文翻譯字幕(但是要點yotube字幕按鈕,想訓練英文就可以隱藏)

她提到超過時間、空間的概念
她的知覺感覺擴到最大
能夠到任何地方
所以所有事情大概都同時發生
她提到-為了分享給大眾,會有故事的先後順序
但可能是算是同時發生的/與當時情況是不一樣的

這是Kübler-Ross在關於瀕死這一塊就有提及這部分
Moody反而沒有提到這塊

超越時間、空間的概念這塊
比Kübler-Ross所提到的案例都還更為精彩
大推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

改天來介紹Kübler-Ross關於瀕死的演講/書,目前已經準備想分享的大概有4篇

另外跟Kübler-Ross整合出瀕死經驗的人會感受到的-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
演講者Moorjani用了更高級的形容詞 pure unconditional love
pure中文意思-完全的、純淨的、純粹的、不參雜的
總覺得很棒~

Moorjani把靈體/靈性認為是脫離肉體、種族、文化、姓別、自我中心
種種包袱/包覆
外層脫去/過濾filter以外最後而成的東西
(filter是我喜歡的一個字,我曾經因為使用這詞兒被誇獎)
靈體=pure unconditional love
人類愛因為種種包袱而扭曲了
在靈體時才能感覺到那種愛
這裡舉她的父親對她的愛為例

她發現有時人們出發是善意的
即使看起來不是這樣
每個人都透過不同的filter表達自己

far deep, far beyonod that
我覺得這是因為無法形容而出現很棒的用語~

Moorjani另一個發現就是
在她祈求父親的原諒時
父親給她的比原諒更為深層
感覺"沒有做錯事,已經盡力做到最好"

當然超越空間-代表靈體已經脫離肉體
她看到她的哥哥在趕飛機從印度飛往香港(她肉體所在地)

當然又是瀕死經驗的人常提及的
他們根本不想回到肉體
因為非常的美妙
從來沒有這麼輕鬆這麼自在
病痛完全不在

她認為從這個瀕死經驗
她學到了很多東西
她開分享給大家:

第一課、學會愛自己
以"無條件的愛"愛自己、
我們是可以愛自己的

或許嬰兒時期我們愛自己,但是我們開始慢慢丟棄,直到讀心靈書籍/參加課程找回自己
我很喜歡這!!!!

人們一再付出、認為要無私,人要不斷慷慨付出愛、服務他人
然後枯竭,自己的裡面是空的。
所以我們要學會愛自己、找到自己的喜悅
這才能不求回到的愛別人、這才是無條件的愛

這回到我在"人與人相處之道"提過
但要不求回報是很困難的,
或許不求回報,但是如何避免人得寸進尺又是難上加難
畢竟被傷害過,就覺得"我都已經這樣,不然你還要怎樣..."

不求回報,有時也會變成一種逃避、一種藉口
以前某位朋友的朋友對朋友講說:"你不要以為,你做了什麼事情、好事,
別人就要回報你、感激你"
朋友聽進去了,但是
轉變成"別人對我好,我不用回報他人。因為世界上就是有這個大道理"
這是什麼歪理!?
不求回報只能是施恩惠者講的話,不是受恩惠者所想
我想這點是很重要的

所以
愛自己不是自私的
愛自己要盛於愛別人
這是非常重要的!

所以大家自私點吧,先愛自己。

提出的觀點:
越愛自己,也越有愛可以愛別人。
越少嚴厲批評自己,也越少批評自己
越尊重自己,別人也越尊重你
越愛自己,會發現別人也愛你

愛自己要到多少?
是沒有極限的

第二課、不要生活在恐懼中
不要害怕做自己
不要害怕他人如何想你

這牽扯到第一課
有時幫別人做事情、逆來順受不是出自於愛
而是出自於恐懼、
恐懼他人如何看待你

剛好最近台灣偶像劇《命中注定我愛你》被韓國翻拍成
《如命運般的愛你》由張赫、張娜拉主演
女主角就是便利貼女孩,總是幫別人做事
幫別人做事,是害怕其他人怎麼看你

吃健康食物也是想要健康長壽、害怕生命
不是因為看重生命(這句超棒的!!!
吃營養食物、健康食品也是
許多強迫性行為也是
所以生活許多選擇都是出自於恐懼(我真的這麼覺得

恐懼真的好嗎?可以使你安全
她不這麼認為
愛自己比較好~~是愛給你安全

第三課、生命是一個恩賜

我們總是要失去以後,才知道重要
即使是困難也是恩賜
生病也是一種恩賜
如果不是生病,我們今日有時候不會做的事也做了

如果你不覺得這是恩賜,那你就還沒到生命的盡頭
(這句話也很棒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接下來談論疾病
Moorjani提到不管生了什麼病也是要活於喜悅之中
因為我們總是因為生病而過癒專注於那個疾病
生們的生活目的變成去治療那個病
我們整個生活重心都在那個疾病上

但生命重心應該繼續享受生命
當然治療還是要做

關於治療的選擇,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方式/感覺最好的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關於小孩的教育
即使是受到懲罰時,也要告訴他們是被愛的
被無條件的愛包圍

社會是彼此合作的,不是競爭的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人生的目的是什麼?
非常簡單?
是允許自己做自己
不用一直想我們需要正面思考
只要我們做自己,就能從負面想法脫離




b9542037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getImage.jpg  

(圖片來源為博客來)

書名:死後的世界Life After Life 
副標題:The Investigation of a Phenomenon-Survival of Bodily Death
作者: Raymond A. Moody( 雷蒙.穆迪 )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12/09/01
語言:繁體中文

這本書為2012年重新出版的書,原本翻譯的書名叫做《來生》
由方智出版,1991年的書,有點久遠,超過20年了
後來我看了推薦序〈瀕死經驗的經典之作〉by黃榮村
才發現這是1975年出版的!
1991年是台灣才翻譯出版的年代!
這...真的很久遠~

但是,這算是解死後生命-瀕死經驗部分入門
這封面比起以前的先進許多,至少有想買的慾望?

因為是入門書籍
要說上有趣也不算有趣
因為是雷蒙.穆迪是第一次定義「瀕死經驗」(near-death experience, NDE)的人
開創過去因涉及神秘而沒有被科學研究的一大領域

在書中他以150案例為基礎並談訪了50個人
定義「瀕死經驗」(以下簡稱NDE)的15個共同元素(我覺得用元素這個詞一直怪怪的
這邊元素是指在訪談、分析這些有瀕死經驗的人們以後
我們的作者找到了15種共同經驗,或者情境

這此重申
當然有人不相信死後世界
有人不認為瀕死經驗都是如此
再加上這只是在西方國度中在當時訪問了50人,以150人為基礎的書
因為宗教、國度、東方、時間可能會有所不一樣
但,這是在1975年那時第一本談及瀕死經驗的書籍
代表了一種新的領域新版的這本書最猛的地方是有六個推薦序

除前面介紹by黃榮村的推薦序
想要了解1991年出版的這本與2012年初版的這本
在翻譯上有什麼差別、增加了哪些內容
可以參見〈以融合科學和哲學觀點來闡述死後的世界〉by曾煥棠

作者本人的導論也提到了這本可能反映了自己的背景、意見與成見
他承認自己不曾有瀕死經驗,所以書中談論的不是親身經驗
但他希望這本書帶來一些改變-也的確帶來了某些變化

在這本書裡第一章 死亡的現象
是由雷蒙.穆迪自己所定義的死亡
和自己研究的個案分類

接著第二章 死亡經驗
是此書中最重要的一章,也占了很多的篇幅的一章
就是分析前面的十五個元素
依依介紹由訪談對話中擷取的元素
元素有:
無名以狀、聽到消息、平安和寧靜的感覺、聲響、黑暗的隧道、
脫離身體、和別人相遇、光的存有者、回顧一生、邊界和界線、
回程、告訴別人、對生活的影響、對死亡改觀、佐證

其中
  無名以狀 - 是指言語無法形容表達
  和別人相遇 - 不是只有指去世的親人、神,也指陌生人像是守護靈、小天使之類的
  回顧一生 - 就是快閃人生過去的片段
  回程 - 指回到人間、身體
  告訴別人 - 其實我覺得這項元素很雞肋...

第三章 以古喻今
是就古代觀點看現在瀕死經驗

第四章
是作者的自問自答,問他關於瀕死經驗這項研究的真假等

第五章是從不同層面解釋瀕死經驗

第六章 感言
新增了作者在2000年時寫的21世紀的瀕死經驗

目前就寫到這邊,我覺得關於15個元素,
要實際自己的經驗或有聽過他人的經驗才能去做比對
不然一切都是空談
但聽過了一場瀕死經驗的分享
與15個元素去做分析,真的有超過5項經驗是有的

在關於第三章的部分,等以後在專門讀章分享吧
以上,收工

最後我的新愛好是經營部落格
總覺得在感覺沒有什麼的自己,應該好好做一件事
當然這不代表平時我很不認真,
只是覺得應該分享下

b9542037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